背景
在高中學制下,所有學生(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)都可以接受六年的中學教育,以協助他們過渡至成年人的生活及工作世界。本校根據教育局的《課程指引》,發展校本智障兒童學校的高中課程,以學生為中心,以學習成果為本,並按照個別學生的能力、性向和興趣,提供適切支援及均衡的學習經歷,藉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,提升學習成效。
宗旨
踏入二十一世紀,知識的更替、經濟的轉型、社會形勢的變化都較前更為急速,故香港的特殊教育亦必須配合社會整體形勢及發展趨勢,肩負重任協助智障學生建立廣闊而鞏固的知識基礎、培養學生的思維及自學精神,佞便在離校後面對個人及社會環境的轉變,能夠應用所學而持續發展、獨立生活及就業,也能夠適應成人生活和融入社群,因此高中課程的重點必須切合學生的需要和認知能力,才能幫助他們超越已達至的基礎教育水平。語文、數學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為學習的核心,學生並可透過其他學習經歷,掌握生活上不同層面的知識和技能,培養正面的價值觀。
對象
完成中三課程的中、輕度智障學生。
課程內容
1. 課程架構
根據教育局建議特殊學校的高中課程,應以一般學校的課程架構和原則作為基礎,發展校本課程。雖然主流學校的課程可以為智障學生開啟課程大門,但光是一般學校的課程不足以符合智障學生的需要,課程必須作出調整和支援,學生才能有效學習。本校的高中課程架構如下:

2. 學習時間分配比例:
科目 / 學習活動
|
比例
|
佔總時數
|
節數
|
中國語文
|
17%
|
45%
|
6
|
數學
|
17%
|
6
|
|
公民與社會發展
|
11%
|
4
|
|
選修科一
|
11%
|
22%
|
4
|
選修科二
|
11%
|
4
|
|
其他學習經歷:
體育學習經歷、藝術學習經歷、
實用技能、社會服務/與工作相關的經歷
|
33%
|
33%
|
11
|
3. 與基礎教育課程的銜接:
本校的基礎教育課程已為學生在知識、技能、態度和價值觀方面奠定了穩固的基礎。至於教學方法亦能與高中課程互相配合、互相影響。本校的高中課程與基礎教育的關係如下圖所示:
課程特色
1. 建基於基礎教育階段已掌握的能力
課程的設計是建基於預期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中所掌握的知識、技能、價值觀、態度和學習經歷,也配合了課程改革,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和運算能力,並透過通識教育幫助學生從個人、社會、國家和世界的層面,瞭解時事及當代問題,讓他們應用各科的知識,從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。
2. 照顧學生全面和個別需要的學習發展
因應學生的能力水平,高中主修科目的課程設計分為必須部份和選修部分,在必須部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能力,而選修部分則提供體驗課程的選擇性,以激發學生的潛能及發展個性。
3. 讓學生學會學習和探究
教學重視啟發學生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課程設計中,提供足夠的空間和設計多元化的學習方式,使學生能夠掌握有效的學習技巧和探究的方法。
4. 求取學科知識與功能性應用學習的平衡
課程是針對科本的發展,並且參考主流學校的課程架構和原則作基礎,也考慮智障學童的有效學習不應只限於理念及課堂,而應該是要延伸至日常生活中,把知識轉化為能力。
5. 「學、教、評」是課程實施的完整循環過程
課程與評估必須同步發展,務求為學生提供連貫而斷增益的學習經歷。採用多元化的評估方式,包括學習歷程檔案、教師評估、家長評估、自我評估等以配合多元化的學習目標及過程。
6. 跨學科的學習方法以名強連貫性
課程設計加入跨學科的元素,透過不同學習領域的課題,以加強必須科目間的連繫,也會加強必修科目與職業導向及選修科目間的連繫,幫助學生貫通不同領域的學習。
7. 系統的學習進程規劃
根據學生的需要及能力,規劃三年的學習知識內容、掌握的能力、培養的價值觀和態度,在中四透過課程必須部分的學習打好基礎及探索學習興趣,然後在中五及中六透過課程必修訓分與選修部分的學習發揮所長。
8. 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
主流及智障學童的學習,雖然說是在同一課程架構下,但智障學童的課程,必須作出選擇及靈活性調適,目的是配合學生的不同學習特性和需要。為能力平均、較低及較高學生訂立不同的目標、調適課業、採用不同的教學策略等以提升他們的學習成效及動機。
9. 多元課程切合學生需要
課程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驗,拓寬學生應層面,以便為未來的生活需要作好準備,如瞭解時事及當代問題,從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,良好的社交技巧,以便他們享受優質和有意義的社群生活,並為進修或投身社會工作做好準備。
學生出路:
完成高中課程的學生,將可繼續參與支援及輔助就業服務,亦可直接公開就業,另外,學生亦可按其能力與興趣,轉介往不同的職業技能訓練中心,接受各類型的工作訓練,例如:庶務、清潔、酒店服務、零售、麵包製作及辦公室助理員等。而個別學生如有需要,亦會因應其實際能力轉介往庇護工場或展能中心工作,務求使學生都能夠發揮所長,融入社群。近年學生在畢業後找到的工作更包括了速遞員、酒店服務員、圖書館助理員、辦公室助理文員、巴士站及快餐店清潔員等,他們都能夠真正邁向獨立工作及生活的成長路。